1. 918博天堂



    1. 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,欢迎光临本站 

      在线留言
      姓名*
      手机*
      留言*

      行业动态

      楼市600次调控政策底显现 稳定成2022年主基调

      文字:[大][中][小]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1/12/22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

      2021年已经进入岁尾 。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,“房企变局”“密集调控”“政策底显现”等是这一年的关键词。

      这一年 ,房企“三条红线”和“集中供地”等政策在2021年年初正式实行 ,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重大的变化——过去行业的高杠杆、高周转、高回报的模式已经不在 。

      这一年,伴随着全国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,房地产行业销售也呈现“前高后低”的态势 。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,11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继续高位 ,单月高达56次房地产调控,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高达586次。

      展望未来,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稳定”是明年楼市的主基调 ,年末各种调控政策的指向就是稳定楼市,这也代表了政策见底 。另一方面,政策有望将围绕“三稳”任务,因城施策、供需两端发力;同时,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,推进保障房建设。

      政策底显现

      2021年年初 ,涉及房企融资 、拿地的政策接连出台,其中包括备受市场关注的“三条红线”监管新政 。

      实际上 ,早在去年8月20日,住建部、人民银行等就明确了12家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将在当年9月1日进行试点 ,也就是业内称之为的房企融资“三道红线”政策 ,该政策从今年初开始正式实行。

      三条红线政策实施以来 ,房企普遍加速了降低有息负债的进程 ,尤其是龙头房企 。

      据海通证券统计,2021年上半年,部分龙头房企杠杆率有所下降。截至2021年上半年底,除绿地控股、首开股份、华发股份 、金融街、光明地产、鲁商臵业以外 ,其统计的部分龙头A股上市公司三道红线(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小于70%;净负债率小于100%;现金短债比大于1)全部达标。

      进入2月,一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住宅用地分类调控文件流出,文件要求重点城市住宅用地实现“两集中”:集中发布出让公告,且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3次 ;集中组织出让活动 。其中,重点城市包括4个一线城市,18个二线城市。(转自证券时报)

      集中供地政策改变了房企的拿地节奏 ,也被业内视为2021年房地产最大市场变化之一。

      “2021年 ,土地市场在上半年高位运行后,下半年整体土地市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调迹象 ,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降温,房企资金链压力越来越大,拿地房企积极性越来越低。”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,集中供地改变了房企原有的开发节奏 。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而冷热不均 ,2022年集中供地政策有望继续调整。

     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也显示 ,截止11月 ,2021年年内全国热点的100个城市卖地金额为4.05万亿,同比2020年同期出现了下调,下调幅度为7.4%,从土地市场数据看 ,热度持续降低已经成为了趋势,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来,土地市场持续低迷。

      此后 ,各类限价 、限售 、限购等政策密集出台,地产行业调控加码信号不断被释放 。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,2021年1~8月累计房地产调控次数超过400次,刷新了历史纪录。

      值得注意的是 ,9月以来,房地产政策开始逐渐转暖成为业内共识 。

      9月底,央行在第三季度例会上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,10月 ,哈尔滨等部分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 ,稳定房地产市场。12月,高层会议提出要“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”,并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业的“良性循环”。

      在张大伟看来,楼市防止下调过快有望成为未来的政策趋势,“稳定”是明年楼市最确定的关键词。“近两年来,楼市调控越发严格。一边是对热点城市的新房、二手房的限价令,另一边是全国多个城市新房的限跌令 ,房价大涨会放大金融风险,而房价断崖式下跌也同样不是稳定 ,也会波及金融系统。年末各种调控开始稳定楼市 ,全国超过20个城市开购房补贴,都代表了政策的见底。”

     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也对记者表示 ,房地产调控稳字当头 ,各地因城施策,落实“三稳”任务 。“不能让房价非理性上涨 ,房企无序加杠杆 ,同时,也不能让房地产过冷,房地产市场过热与过冷都是有害的 。”展望未来,政策仍将围绕“三稳”任务,因城施策、供需两端发力 ,根据区域具体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,对调控政策一定预调微调;同时,适度加快长租房市场发展 ,推进保障房建设 。

      “预计在‘房住不炒’的大基调下 ,短期信贷政策对首套、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撑力度将不断放大 ,地方将响应中央要求因城施策 ,对地产相关链条不顺畅的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 ,加快落地扶持类政策,除加大购房补贴外 ,降低贷款利率 、减免部分交易税额等政策亦存微调预期。”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副总监陈文静告诉记者。

      风险事件有望减少

      在今年房企融资环境持续趋紧的大背景下,不少知名民营房企在下半年出现债务违约现象或苗头 。

      2021年7月,蓝光发展发布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公告;8月,阳光100也表示未能支付到期的可转换债券 。9月,恒大集团理财停止兑付的消息传出,这一事件引发了恒大自身的流动性危机 ,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后续其他房企可能出现债务风险。

      10月以来,包括花样年 、当代置业、新力控股等出现美元债务兑付困难的情况 ,这也导致地产美元债大幅下跌。

     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,进入10月以来 ,已先后有绿地控股、阳光城、佳兆业、雅居乐、绿城中国、合生创展、新城发展、禹洲集团等多只地产美元债出现大幅下跌。中资地产美元债普遍出现近20%的跌幅。其中,2021年到期的债券受到的冲击最大,其次是2022年到期债券 ,2023、2024、2025年到期债券跌幅较为平缓。

      “背后核心原因还是房地产调控,特别是三条红线抑制了房企融资渠道,而销售收紧又导致企业回款困难 ,开发贷、按揭贷款双收紧,使得房企还债能力锐减 。”张大伟告诉记者。

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不少房企也在通过瘦身、融资等方式积极自救,房企风险事件有望减少成为业内共识 。

     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对记者表示 ,随着行业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,部分处在危险边缘的房企开始积极采取措施,通过变卖资产、股东借款 、增发配股等方式补充资金 ,对缓解短期债务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。“当前融资相关政策基本见底,保障正常融资、政策纠偏成为监管的主要方向,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正在得到满足。因此综合来看,未来房企的风险事件会逐步减少。”

      房企积极谋变

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的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呈现出“前高后低”的走势也被业内高度关注 。

      据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 ,2021年1~11月,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.8亿平方米,同比增长4.8% ,比2019年1~11月份增长6.2%,两年平均增长3.1%;销售额方面 :2021年1~11月 ,商品房销售额为16.2万亿元,同比增长8.5%,比2019年1~11月份增长16.3% ,两年平均增长7.8% 。

      不过 ,就单月来看,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已经连续多个月处于下降态势。

     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,11月,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,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,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、销售额分别下降14.0%和16.3% ,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下降,但受信贷环境边际改善等因素影响,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7.7和6.3个百分点。

      “受前期调控发力和银行按揭额度紧张等因素影响,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增加,市场整体降温,个别房企出现违约事件 ,购房者观望情绪上升 ,进一步拖累市场活跃度下降 ,房企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出现下滑。”

      在陈文静看来,上半年房企加大营销力度 ,销售面积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,整体表现超预期。三季度市场明显降温,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转降。

      从短期市场趋势看,房企销售下滑 ,短期偿债压力加大成为共识,在此背景下 ,不少房企们选择开源节流 。

      以万科为例 ,11月17日,万科在内部倡议,提出要转变黄金时代的惯性思维方式,将经营理念贯穿始终,对不产生价值的动作和开支做减法,花小钱办大事等工作要求。

      张大伟认为,除了开源节流,保持流动性,安心赚小钱,房地产商更要转变思路,着眼于打磨产品品质。“接下来是房企大洗牌的时刻,谁的品质更好,就更能吸引用户,在收缩的房地产市场中分一杯羹。认清形势 ,加速转变,才能有机会熬过行业冬天,赢得下半场竞争的门票。”

      另一方面,房企的转型也在今年常被提及 ,不过业内提示要谋定而后动。刘水认为 ,房地产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持续下行,在这样的背景下,房企切忌盲目 ,毕竟跨领域是有门槛和资金投入的,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 ,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谨慎调整发展战略。

      返回上一步
      打印此页
      0555-2221881
      浏览手机站


      1. XML地图